2013年6月8日星期六

刺刀下——关于人大学生吴国锋的第42张照片



艾晓明

下面的图文故事写于2010年静思日,在川震后的第二年,我再次来到四川采访。我的朋友陈云飞对我提起人大学生吴国锋的父母在新津,因此有了这次对他父母的访问。所有这些照片都来自他的父母,从中,我看到一个孩子的成长、一场至今不愈的怆痛,但最让我震撼的是,作为父母、所谓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,存留了最重要的历史证据。

因为拒绝遗忘,谭作人被判五年,陈云飞如今系狱。多年来,陈云飞对于吴国锋的父母,就像他们的第三个儿子。他们的两个亲生子,一个遇难,一个病故。每年,陈云飞的探望都给他们带去亲情和慰藉。但去年,就在云飞探望他们之后失去自由。可想而知,今年吴国锋的祭日,两位孤独的老人,心情何其沉重。
对于决策者,这页历史必须留白。但是,一场秘密的接力保存了最重要的照片。看吧,不要说看不下去——这是孩子的父母亲自取照、留存至今的遗物。甚至,这不是遗物,这是我们被迫生活于其中却要忍受销声匿迹的现实。

昨天我发了全文的第七节,我说吴国锋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。事实上我记错了,吴国锋属于工业经济系。他没有做新闻报道的专业冲动,但在这一夜,他承担了记录历史的责任,并以此付出生命。
昨天是艰难的一日,他们的艰难是要压制记忆;我们的艰难同样如此。但如果什么都不说,我们良心的处境则更其艰难。

趋利避害实乃人性,但是总有一些人为了公共利益,把自己奉献出去了。如果朋友、同道接连受难,我们坚决不说话,把这称之为沉默的权利或者消极自由;实在是怯懦和虚伪。而实际上也没什么好处,由于发声的人太少,历史的阴影越来越沉重地笼罩了我们的生活。

也为了大家了解无数受难者之一——一个青年的遭遇,我今天重新发出全文。共八篇,各位,付出一点时间看看,或许你能体会到为什么这一切不可以销声匿迹。还有,不要忘记陈云飞。

2016年6月5日补记

附录

2013年6月8日给中国数字时代编辑的信:

尊敬的《中国数字时代》编辑:

你们几日前转发了我2010年6月4日发出的纪念文章:《你的至爱与至痛 必须被看见》,内容是以46张照片来讲述六四遇难学生吴国锋的故事。但是你们转发的全文却漏掉了其中最关键的一节以及第42张图片。我在这里将链接和全文发给你们,盼能设法补救。如果没有这一节,我全文的主题不明确,意思也不完整。为什么说“必须被看见”?被谁看见,没有这张图,就说明不了任何一个关键词。
吴国锋,当时是新闻系学生。本着新闻从业者的良心,他举着照相机迎向军队。这是不亚于挡坦克人的勇气,是一个年轻人高举起他的丹科之心照亮历史的暗处。他的光,24年过去,还没有穿透黑暗的铁幕;但是我们必须记住,记住那束光,以及随之而来的刺刀、血泊,还有记录历史者——包括他的父母、当年拍摄遗体照、洗印照片的普通人前赴后继的意志。

艾晓明 敬上

在我的博客上,有全文,请保留标题,不加删改地发

此外,还有一项重要更正: 我博客上写吴国锋出生于1976年是一个错误,根据他父母吴定富、宋秀玲的证辞:吴国锋,男,出生于196873日,遇难时不满21

有关吴国锋所属系的更正:

上面这封信原本写于2013年,当时我误将吴国锋的专业记成新闻系。实际上他是工业经济系的学生。他之所以带着相机出门奔向现场,实际上也不是作为新闻工作者专业的冲动,而是本着记录历史的责任感。因为他带着照相机的形象给我印象太深,所以我就误记成新闻系了。

http://www.bullogger.com/blogs/XIAOMINGAI/archives/361208.aspx

你的至爱与至痛 必须被看见——吴国锋:46张照片的故事









被贵刊遗漏的第七部分以及第42张照片,全文如下:

艾晓明 @ 2010-6-18 14:49 阅读(8514) 评论(1) 推荐值(159) 引用通告 分类我的连环画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七 刺刀下



图四十二 吴国锋体上被刺刀挑开的伤口

刺刀下

我从来没有这么近地看到过这样的创口,在这张照片里。

我不知道当年那位北京的摄影师,以怎样的沉静、怎样的勇毅,如此清晰地让镜头靠近你的伤口,记录下这无可抵赖的杀戮。

你下腹的伤口,被军人的刺刀屠戮的创口,再也不可能愈合,它让你的生身父母肝肠寸断,它还要让后世一代代正视,让未来一天天面对。父母已经知道你中弹身亡,却万难想到,你在被击中之后、挣扎之际,竟然有军人逼近你身边,弹上膛、刀出鞘,握着刺刀的双臂捅过来,将你置于死地。 

面对这张照片,一代又一代的观看者,要问为什么。

你在那夜,谁知道那竟是最后一夜!国锋,你还不满23岁,你还带着很多对生活的梦想,你已经恋爱了,你的父母见过你的女朋友,他们还期待着你成家立业,给这个全县高考状元的家庭,带来新的后代。

国锋,你的手上满是血迹,你的手心据说有伤口,你父亲说你肯定用手推挡了那刺刀,你肯定奋力喊道:不!不!即使你已经说不出话,你的眼睛也一定告诉了那军人:不!不!

国锋,如今,作为一个摄影人,我才能够体会到,你走得多么近,多么近。只有想到你手持照相机,我才理解了这伤口!

我还忘记了交代一个细节,你的父亲听同学说,那天你扭了脚,你是一瘸一拐地推车出门的。如果你不是脚有伤,你一定拼死也要逃出追杀者的刺刀。

国锋,但我也想,你又如何逃得过子弹的速度。你必定如那天冒死拍摄的其他人一样,他们中间有专业记者,也有你这样的人——今天我们称之为公民记者。当你们的镜头对准轰隆逼近的坦克和如林举起的刀枪时,瞬间迸发的闪光灯暴露了拍摄人的藏身之处。国锋,你的死让我第一次想到,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六四屠杀照片,全都有死里逃生的故事,而如你这样的死者,则为照片付出了生命!在六四死难者名单里,我一次又一次看到,记者、带照相机的学生,就因那为历史留照的冲动,踏上不归之路。

而在照相机的闪光之后,历史的血腥,再不能隐身于文字、湮没于忘川。你的至爱与至痛,要求人们看见。

国锋,看见后又如何?你当时想过这个问题吗?人们一直在说:为历史留证,留下证据来干什么?为什么要用你年轻的生命去冒险,为这一夜的枪声、杀戮、惊骇留证?这一夜,发生了太多事情,当时的我,不相信会开枪,我在军队的诗人朋友,不相信会开枪,然而你的父亲,早就告诫过你:政治是残酷的,他希望你不要介入政治……而你在这一刻,你究竟想到了什么,就这样义无反顾,带着你的照相机,奔着枪声而去?

如今还有人能够辨认那夜的年轻人吗?穿着条纹翻领衫,带着海鸥相机的人大学生吴国锋,他把自行车停在某个路口,在大军向长安街推进的时刻,他在西单、动物园或者木樨地这一带的某个路口,对准轰然前来的军队举起了照相机。平暴的军队、满腹保家卫国热情的军人,谁给你们命令,不允许一个年轻人拍下你们这威武之师?而向那一瞬间的闪光发出你们致命的子弹?

吴国锋,也许你当场倒下,即使你没有立即倒地,你注定无法迅跑。因为你带着脚伤,就这样,在冲到你眼前的军人面前,你带着中弹的惊骇,突然间看见了明晃晃的刺刀。你和刺刀是面对面的,你和那个握着刺刀准备杀戮的军人也是面对面的。你们各自的眼睛,永远地摄下了这一幕。他杀人,你被杀。他的杀戮竭尽全力,因此他的刺刀,在捅入你的下体时,用专业杀人者的力道实施了不折不扣的屠戮。他的刀锋洞穿腹壁,划破一个同类的肚肠,准确地镗开一掌宽的口子。拥有这样的杀人技术,他肯定苦练过很多次。

军人,刺杀吴国锋的军人,我断定你活在人间。茫茫人海,也不可能找不到你。你的功绩当日之后必定在你的战友中骄傲地讲述过,也许你因此立功晋级。你已经看见这个青年学生中枪了,他的肩部和头部已经冒出鲜血,血流满面的他,不可能有能力反抗,何况,照相机只是照相机,不是杀人武器。军人啊,你是来平暴的,你眼前这个青年,只是一个使用照相机的人,是谁告诉你,必须击杀持照相机的人?为什么,军队不能出现在平民的照相机里?

军人,刺杀吴国锋的军人,请你告诉吴国锋的父母,你们已经击中了他,他已经是血流满面,这一刻,刺刀的必要性在哪里?面对同样年轻的脸,你的刺刀没有哆嗦吗?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你在吴国锋用流血的手抵挡你的刺刀时,在你已然享受了持枪的快感、明明可以放他一命的情况下,在你无比强悍而他已无力反抗的情况下,你依然决定致他于死命?就算你捅他的腿脚、挑他的胳膊、甚至划破他的脸,他也许还有生存的机会——请允许我做出这样不堪的设想。可是,你做了杀人狂的选择。你是职业军人,你知道这一刀捅进去的后果,而且,你这一刀捅得那样狠,那样深,那样毫无挽回余地。

军人,刺杀吴国锋的军人,你捅向和你一样年轻的人的肚子时,你肯定听见了皮肉的和刀锋撞击的闷响,你的手掌,一定感受到那生命的抽搐,你的脉搏不可能无动于衷,而连接那刀锋的鲜血和生命的骤然淍竭,可能是你此生的第一次经历(但愿它是最后一次)。这样的第一次,你杀人了,你亲手屠宰了一个人,你绝不可能在战友中隐瞒,也绝不可能没有见证。试问,你当年如何对你战友讲述这一幕的?你得到了什么样的评价和功勋?

二十一年了,军人,你在哪里,你能不能把你的故事再讲一遍,完成死在你刀下的吴国锋的遗愿:为历史留下记录?能不能告诉后人,谁把这样的仇恨怒火灌注给你,要让你在今生今世杀人!那夜,当你拭去刺刀上的血浆时,有没有想过那个年轻人最后的注视、还有他的父母?你们这些功勋卫士,如今为何沉默?你所谓浴血保卫的理想国,何以不再夸耀你的伟绩?

吴国锋,你本来死在那一夜;但你没有。民间有传说,死去的人的瞳孔里,会印下他最后见到的那个人。这个传说,被你父亲证明了。凶手注定不会想到,他的杀戮,尽管有夜幕遮掩,却现代的照相技术永远保留,带到了光天化日之下。这张照片,拥有了前世今生。吴国锋,你手持照相机而死,你的父母不会使用照相机,但他们做了这样一件事,拍下你的遗体。他们把对你最后的爱,凝聚在这个决定中

我们不能不感谢那为你留影的摄影师在军车呼啸、到处追捕的日子里,这位摄影师机敏、沉默且忠实于你父母的托付。如果他仅仅拍下你的外表,这刀锋便再度隐入黑暗,那夜的残忍也遁入虚空。然而,沉默的摄影师把你所有的遗言纳入眼底,你的脸、你的血衣、你的弹孔和致命的刀口。你这位北京人,是如何克制了心灵和双手的震颤,凝视死者的腹壁和穿肠而过的刀口,并让它在你的镜头下凝定?还有,那位成都照相馆的摄影师,你们同样用无价的缄默,把这些秘密保留于暗室,让照片和亲情延续至今。你们,持照相机的孩子、父母和摄影师们无言地参与了一场记录的接力,影像的力量由此而生。如今,那压倒一切的枪炮坦克沉默了,你们的照片开始发出声音。

持照相机的国锋,你在那夜死去,又在镜头中复活。你下腹的伤口,自那一夜开始,拥有永恒的时间,注视未来中国,迎接遗忘的挑衅。它考验观看,为历史作证。它有点像神话中巨人的独眼,这个被军人用刺刀雕刻出来的独眼,凝视后人,延续记忆,与谎言交锋……想那一百年前,梁启超先生渴望一个少年中国,他说: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自由则国自由。而那日少年横尸街头,到如今屠童案频发、毒奶粉肆虐;我们难道要说:少年殇则国殇,少年亡命则国不存?国家日益强盛,孩子的血依然在流,你的伤口在晴空下,要正义评判,要历史解释。



1 条评论:

  1. 尊敬的艾晓明教授,

    《中国数字时代》已经补发了您的博文,(请见这里:http://goo.gl/IauDy) 并且在原来那篇文章里补正了全部内容。这是我们的工作失误,这里向您诚恳地道歉。

    敬上

    回复删除